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第20屆揭曉

工商時報-莊富安 2024/05/14

精萃20 匯聚群英創新能量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文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連錦漳等人與第20屆得獎師生合影。

上銀科技自2004年起委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CSME)辦理「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HIWIN THESIS AWARD),累計1~20屆參賽論文共1,927篇,得獎篇數共300篇,得獎師生合計636人。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多年來倍受國內機械業與學術界重視及讚譽,已被譽為機械業的「諾貝爾獎」,持續激發教授與學子的熱誠,吸引更多青年學子投入機械科技領域的未來,也逐年蓄積台灣研發創新的能量。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文恒 鼓勵機械尖兵 精益求精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文恒。

首先恭賀得獎師生, 20年來師生們在學問的精進,讓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一年比一年精彩,也感謝評審委員以嚴謹的方式選出獲獎者,今天非常感謝長官蒞臨支持,讓得獎師生倍感榮耀。

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從第一屆開始就希望機械系的學生們未來能朝機械產業發展,因此會特別安排得獎師生去日本參訪JIMTOF工具機展。2023年疫情解封後,已安排第15-18屆得獎人的日本見學之旅,61位得獎師生共分三團去MECT名古屋機械展、iREX機器人展與SEMICON半導體展,並參訪日本工具機大廠:OKUMA、MAKINO及SUMITOMO等,師生看展後的心得分享也讓我收獲良多,是非常棒的產學交流體驗。

20年來,上銀透過機械碩士論文獎的舉辦,讓大學機械相關系所全部“動”起來,尤其是教學孜孜不倦的教授們,對台灣精密機械工業奠下良好的基礎;而機械系所畢業生,也投入產業界為台灣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同時拋磚引玉進而帶動一些企業論文獎的創設與舉辦。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連錦漳 未來機械尖兵們 嘜走!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連錦漳。

非常榮幸受邀參加頒獎典禮,回首40年前,我也是領企業的獎學金,今天的場面讓我對上銀為人才培育的付出更加心有所感,非常感謝。一家企業成立35年,投入產業人才培育有20年,這非常不簡單。20年來評審出300多篇論文,其中三分之一被各界所運用,金質獎獎金高達100萬元,比政府辦的獎金還多,這樣付出不是為公司而是為了整個社會。

感謝得獎師生的付出。你們都是未來精密機械及工具機的機械尖兵,希望未來能投入機械領域,嘜走!尤其像上銀這樣的人才培育對整個產業,在技術精進或產業發展都有很大幫助。

卓文恒董事長提到,未來智慧機械趨勢是低碳化與智慧化,這也是經濟部最重大的產業策略,希望在座的校長、副校長及同學未來朝這個方向多耕耘。另外,也拜託教授們投入高階控制器的研究,控制器是心臟,期許學界有能力研發高階控制器,協助產業界往更高階發展,整個國產化、在地化,對於工具機產業應該是會往上跳一大階。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葉哲良 挑戰自己 嶄新機會就在眼前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葉哲良。

首先我很感動,今天就是回娘家的感覺,我在這裡領過兩次獎,我的研究生得獎後都很有成就,也感謝上銀給他們肯定自己的機會。我想要分享給年輕學子的是-人在年輕的時候最需要的是挑戰自己。

我在矽谷創業2年後回到台灣,我回到學術界(清華大學),一開始覺得人生斷差很大,但還是調整過來了,業界與學術界是截然不同的環境,人在不同時間速度下轉動,慢慢就會不一樣。我當初選擇機械而非電機,那時陳文華教授督促我拿到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後就可以去外面服務;透過財團法人及政府單位,連錦漳署長教導我很多,我的人生慢慢就開始不一樣了。這些年來,我跟產業界二代變成好朋友,回想起來,都要感謝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我拿到獎項後就一路順遂了。

後來舉辦機械的智慧製造大數據競賽,上銀也是贊助者,我們解決了很多製造業遇到的問題,還有同規共軌的計劃讓產業界有一致的標準,我要跟大家說,當你從半導體回來看機械業,就瞭解半導體業走的快是因為很多東西只要標準化就好了。後來跟蔡惠卿總經理做了水手計畫,水手計畫是輔導中小企業在數位化快速的轉型,當我走到產業界,從別的領域就看到機械的重要,驅動轉變的是機械,但要瞭解自己怎麼轉變,最重要的就是把速度變快。預祝所有得獎人順利成功!


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柯今尉 透過完善產學合作 培育實務人才


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柯今尉。

很高興來參加第二十屆頒獎典禮,特別是脫穎而出的得獎師生,百分之十四的比例,真的十分優秀,實至名歸。

民國九十八年,我在高校辦理5年500億的業務,卓永財總裁就是評審委員會委員之一,當時上銀參與教育部相關工作已經很久了。技職教育很重要的任務是為產業培育人才,技職司很多計劃,如產學攜手計劃是透過跟技術型高中、大專校院及產業界共同合作,讓學生在高中時到合作企業實習,培養未來工作所需技能,也提早瞭解未來職場需要的能力,高中畢業後就進到業界成為正式員工,同時在大學繼續進修,四年後取得大學文憑外,也累積四年工作經驗,對業界和學生都十分有幫助。

上銀科技跟多所學校產學合作多年,每年提供近百個實習職缺予學生歷練產業實務;同時,也提供80台機器手臂給校院做教學使用,讓學生未來不管是在智慧機械或智慧製造產業,都能從事相關領域工作。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偉賢 實務與理論兼具 創新成果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偉賢。

20年來,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所衍生出來的技術,充分符合機械產業發展的需求,也引領機械產業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從早期學術導向轉化為實務跟理論兼具的成果,同時跟政府積極推動的智慧機械製造相結合,呈現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設置的精神,這些成果對於機械產業及學術研究都有重要貢獻。

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是機械領域非常重要的獎項,主要是鼓勵研發創新,藉由競賽來凸顯前瞻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優秀競爭力的機械人才。尤其是工具機零組件特別獎及科技大學特別獎,用來促進工具機的技術提升與科技大學實務研究上的量能,真的太有意義了。今年競爭相當激烈,共13篇論文獲獎,這些論文技術很有機會在未來機械產業運用上發光發熱。最後再次感謝上銀公司對機械產業與學術界的偉大貢獻。


評審會召集人&特聘講座教授陳文華 培育高質人才 產學合作最佳典範


評審會召集人&特聘講座教授陳文華。

時間過得很快,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已進入第二十屆,我很榮幸每屆都參加,這個不算短的日子裡,即使碰到COVID-19嚴峻的疫情,上銀還是堅持舉辦機械碩士論文獎,這20年來,深深引導國內機械領域的教學跟研究方向,也培養很多傑出的高階機械人才,為國內產學合作做了非常好的典範。

今年有21所大學院校,共推薦90篇論文,包含精密機械、感測器、機器人、工具機、AI應用等等,論文水準非常高。從舉辦開始就訂定公正嚴謹的評審制度及迴避原則,我要特別感謝評審委員,獎金這麼高,20年來沒有任何紛爭,最主要原因是評審委員的學生不能參加,每篇論文從初審、複審都要經過三位不同的委員審查,90篇論文中有27篇進入決審,僅30%進入決審的論文都要在決審委員會做簡報15分鐘,再接受詢答10分鐘,這是很大的挑戰,不僅讓評審委員覺得後生可畏,也讓我們對未來機械人才非常有信心,這也是上銀公司最大的一個貢獻。

進入決審的論文只有13篇得獎,約占14.4%,競爭非常激烈,從本屆金、銀質獎在第一輪不計名投票時,得到評審全票認同,就可知論文水準之高,非常不容易。謝謝初審、複審及決審所有委員的辛勞,以及機械學會和上銀公司同仁上下通力的合作,才能讓非常繁瑣的評審作業順利完成,謝謝。


得獎感言-第20屆金質獎得主 中央大學機械工程所教授何正榮 世界級的品牌 MIT的核心技術


中央大學機械工程所教授何正榮。

首先,獲得這個獎對我來講意義非凡,這幾年來我與廠商進行產學計劃,在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精密製程與加工技術是台灣製造業未來是否有機會繼續保持領先的重要關鍵。我相信台灣機械領域有機會走出更廣闊的天空。

2023年6月我去參觀兩年一次的慕尼黑AUTOMATICA,在會場上看到上銀有很大的展場,HIWIN品牌在智能化已是世界級品牌,我很榮幸跟外國朋友介紹這是台灣的品牌。我衷心希望,在台灣未來能夠成長出更多像上銀這樣世界級可以走出去的機械大廠,讓我們從研發自己的製程開始,組裝設備,用在自己的產線上,同時銷售到全世界,讓核心的技術都是MIT(Made in Taiwan),所有的機械尖兵們,我們一起努力!


得獎感言-第20屆金質獎得主 中央大學機械工程所研究生李韋廷 實驗室是一切夢想的起源地


中央大學機械工程所研究生李韋廷。

很高興今天能夠站在這個舞台上,套用一句梁朝偉先生在榮獲終生成就獎時所說:This is really a great honor。

從大學到研究所一路走來,我要感謝我最愛和最愛我的家人,這個獎項也分享給與我共事的實驗室學長姐、學弟妹們,是一代又一代的累積及老師的辛苦付出,才讓我們有獲得這個獎項的根本,老師的指導掌握潮流的核心趨勢,在對的時間點投入百分百的努力去做對的事,才能讓夢想有實現的可能。

實驗室是一切夢想的起源地,我們一同讓研究所為未來藍圖繼續構築,並將此榮譽回歸母校「中央大學」,在座的周景揚校長、機械系李朱育、吳育仁及潘敏俊教授,包括何正榮教授都是我的恩師,謝謝老師的教學熱忱與奉獻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才能夠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抱負與能力的莘莘學子有榮獲殊榮的機會。